枣阳法院强化善意文明执行,助推优化营商环境
近日,枣阳法院依法审慎善意采取执行措施,积极促成了申请人李某与被执行人枣阳市某某棉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棉业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达成和解协议,既保护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又避免了企业因强制执行导致无法正常经营,真正将保护民生和服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落到了实处。
原告李某与被告枣阳市某某棉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棉业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因被告迟迟未履行生效判决所确定的义务,原告李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受理该案后,执行干警依法向棉业公司送达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但棉业公司在规定时间内仍未履行义务。于是,执行干警依法对棉业公司名下的4个账户进行了查封。
棉业公司负责人得知情况后急忙赶至法院,表示法院的执行查封会让其公司出现征信问题而难以从银行获取贷款,资金链即将断裂,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要求解封,并愿意用账户内12万现金和公司设备作担保。
执行干警经过实地调查发现,该公司的确仍在正常生产状态,且员工有一百多人。如果继续冻结该企业账户,将会对其生产经营和企业声誉造成影响,更不利于该公司履行义务,申请人的权益也难以保障。如何执行能达到两全齐美的效果,这是摆在执行干警面前的问题。
涸泽而渔不如放水养鱼。于是,执行干警坚持平等保护原则,在依法对企业的部分机械设备采取“活封”措施后,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原告撤回执行申请,被执行公司从查封账户先付12万元,余款保证在2021年9月30日前一次性付清。法院遂后将该公司从失信名单中移除。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枣阳法院坚持围绕服务保障“六稳”“六保”工作主线,在依法保障申请人权益的基础上,严格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尽量采取对被执行企业权益损害最小的强制措施,避免因措施不当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