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支付的18万余元赔偿款已到账,现转交给你。”
“谢谢法官!”
1月14日,收到赔偿款后,原告马某某对枣阳法院高效便民的司法服务表示感谢。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小案”关乎民生,“小案”连着民意,无论是农民工工资、劳动报酬,还是赡养费、抚养费等案件,都关乎群众“急难愁盼”。
“‘如我在诉’,就是为人民群众多想一点、多做一点,就是真正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落到实处。”枣阳法院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枣阳法院牢固树立“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的工作理念,始终秉持“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不断寻求案件办理“最优解”,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公正司法的殷切期盼。
推动民生“小案”诉前化解是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举措。
枣阳法院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建设,建立“法院+行业调解”“法院+工会”“法院+人民调解员”等“法院+N”多元解纷模式,形成集13个调解组织、152名调解员为一体的纠纷多元化解大平台。
选派1名员额法官常驻市综治中心,指导开展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等工作,通过发挥不同平台、机构的专业优势,共同推进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
数据显示,2024年,共诉前分流案件4033件,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达17%。
为当事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是枣阳法院不改的为民初心。
该院坚持科技赋能、智慧引领,在诉讼服务中心添置诉讼服务智能查询系统、智能自助服务系统终端等设备,上线“诉讼一码通”,实现网上立案、自助立案和跨域立案服务网点全覆盖,努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探索建立“民商事速裁”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民商事速裁团队,实现“简案快审、类案同判”。设立共享法庭、法官工作室、巡回审判点、诉讼服务站等14个,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化解矛盾纠纷,打通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据介绍,2024年,共网上立案11380余件、网上开庭630余次、电子送达8万余次。审结民生领域案件10650余件,调撤率46.31%。缓减免诉讼费130余万元,让困难群众也能打得起官司。
如何兑现群众的胜诉权利是枣阳法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该院成立“执行110”工作专班,完善24小时快速响应机制,全面提升执行工作快速反应能力和“查人找物”效率。集中开展“荆楚雷霆2024”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行动,以“真金白银”兑现司法为民的承诺。
积极与各有关部门协调对接,完善执行联动,不断提高对“老赖”财产查、冻、扣一体化成效。探索构建打击拒执犯罪“公诉+自诉”双擎驱动模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
据了解,2024年,执结涉民生案件940余件,执行到位金额2390余万元,切实将群众纸上权利兑换成手中的“真金白银”。发放司法救助金154.72万元,以实际行动为困难群众纾困解难,传递司法温情。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提升解决民生“小案”和诉讼服务的能力水平,用心办好民生“小案”,用力解决群众“难事”,始终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评判工作的标准,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枣阳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